【安安工商服務時間】當精釀成為焦點,值得關注的還有職業風險

2022.11.28

當精釀成為焦點,值得關注的還有職業風險

   

文/鄭筑羚

 

在各種酒類裡面,啤酒可說是最受台灣人喜愛的飲品,從統計資料來看,啤酒是台灣消費最多的酒精飲料,佔了酒類市場七成左右[1]。在我們的飲食文化裡雖然沒有用餐佐酒的習慣,不過說到最具有台味的熱炒店或是「海產攤」,一定要搭配著冰涼的啤酒才對味,加上不時穿梭各桌之間的啤酒促銷人員,形成特殊的台灣景緻。近年來,除了一般啤酒的選擇外,有著多元風味的精釀啤酒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新歡。有愈來愈多的台灣本土精釀啤酒品牌,強調傳統製作、結合在地食材等特色,展現截然不同於大廠的單一風味,滿足追求新奇、品味、個性化的消費者,在台灣的啤酒消費市場逐漸走出自己的道路。不過,這幾年在世界各地造成旋風的精釀啤酒,因其製造過程經常發生職災,在歐美也引起職安單位的重視[2][3]

  

精釀啤酒在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造成旋風。示意圖,圖片來源:ELEVATE

  

精釀啤酒(craft beer)並無明確的定義,通常指的是由小型啤酒商所釀製的啤酒,生產量少且強調新口味、傾向傳統非工業的釀造技術等。精釀啤酒風潮可溯源於70年代的啤酒復興運動(The Campaign for Real Ale ,CAMRA),當時英國消費者認為啤酒廠為追求標準化而失去了啤酒的風味,因此開啟了啤酒復興運動。美國搭上了這股風潮且生根茁壯,一些在地、傳統的小啤酒廠在這個浪潮下獲得重生[4],精釀啤酒廠的數量也呈現爆炸式成長,即使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情況下,美國仍有9,118間精釀啤酒廠,達到歷史新高,銷售量占全美啤酒市場的26.8%[5]。不過,隨著這種快速成長,啤酒製造業的職災人數也在增加。在2009年時,美國釀酒業的非致命職業傷病案件數從每百名工人3.6,到2014年增加到5.8[6]。在2009年到2012年間,至少有4名精釀啤酒業工作者死於職場事故,而大型啤酒廠的死亡人數則為2人[2],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狀況[7]

  

為什麼精釀啤酒業會有這麼多職業傷病問題?在歐美,自釀啤酒的風氣普遍,許多小型啤酒廠一開始是出於業餘興趣,從自家車庫、地下室一路發展到建立小酒廠,因此軟硬體設施設備在初始往往未若一般工廠來得完善,以及缺乏職場安全與健康的意識,或是為了事業發展忽視職安的重要性[2]。而釀酒聽起來浪漫,但啤酒製程本身也有多種的危險性,常見的職業風險包括:

 

●肌肉骨骼疾病:在精釀啤酒廠中,經常需要移動沉重的桶子或搬舉穀物袋,還要操縱沉重的出酒軟管。抬舉、處理和移動重物會導致肌肉拉傷和扭傷。

●跌倒、滑倒:釀造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水,導致啤酒廠的地面經常是濕滑狀態。另外就是釀造過程會需要利用出酒軟管將釀造物從一個罐移動到另一個罐,串在地板上的軟管,容易造成絆倒或跌倒。

●燒燙傷:麥汁需要煮沸以進行後續的釀製程序,高溫液體、鍋爐與蒸氣是廠內常見景象,加上需要不時檢查與換桶,就可能因接觸而燒燙傷。

●化學品:啤酒廠內會出現多種化學品,包括用以清潔、消毒的酸或鹼類,這些化學品都具有腐蝕性或毒性。另外也需要使用壓縮氣體,例如二氧化碳、氮氣等來冷卻、保持低溫等。若操作不當,將可能使啤酒廠面臨火災和爆炸的風險。

●局限空間:各種的製酒設備,像是蒸煮槽、發酵桶、貯藏桶等需要清潔、維修,這些狹小、狹窄的空間都是所謂局限空間,若未有適當防護具與作業流程,容易發生人員中毒、缺氧事件。

 


啤酒廠的地面經常是濕滑狀態,也因此容易發生滑倒事故。圖片來源:ELEVATE

 

從歐美的經驗來看,精釀啤酒雖以時尚、有趣、風格化著稱,不過就如同其他的製造業一樣,在生產製造過程會有各種的職業風險,加上精釀啤酒強調少量、傳統的製作方式,在製程中會有更多的人工、更少的機械輔助以及對安全作業流程的認識。啤酒業本身的高風險加上被輕忽的安全問題,釀出了高職災的後果。台灣在精釀啤酒上的發展並不久,直到2002年菸酒專賣制度結束後,啤酒市場進入百家爭鳴[8],不只有各種的進口啤酒,民營釀酒廠也陸續成立,精釀啤酒才漸為台灣人所識。台灣在精釀啤酒業的後進之路上,除了學習國外的工藝、知識與經驗,釀酒商對自己和員工的健康、事故預防亦應同樣重視,以避免重蹈歐美國家所經歷高職災率的問題。

 

----

[1]資料來源:財政部國庫署菸酒市場占有率分析表、各月別國產及進口啤酒類數量表
 

[2] M.B. Pell, 2013, INSIGHT-Fast-growing U.S. craft brewers struggle with worker safety

 

[3] Safety+Health, 2019, Canadian safety agency spotlights hazards in craft brewing industry

 

[4] Flack, W. (1997). American microbreweries and neolocalism: ‘Ale-ing’ for a sense of place. 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 16(2), 37–53. https://doi.org/10.1080/08873639709478336

 

[5] Jan Conway, 2022, Craft Beer Industry in the U.S. - Statistics & Facts

 

[6] Erin Delaney and Matt Haines, 2017, Industry on tap: breweries

 

[7] WorkSafeBC, 2019, WorkSafeBC offers new safety resources as craft-brewery industry bubbles with growth

 

[8]莊敦堯,2021,釀酒工藝╳特色農產臺灣精釀啤酒的美味密碼,豐年雜誌

 

 
 
 

 鄭筑羚


因為對工作的焦慮,開始關注勞動議題。現為職安連線工作人員。

 

 
 
喔炫!51是職安連線嘗試做的新計畫,「喔炫」來自OSH(Occupational Safe and Health),也就是職業安全與健康;51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未來專欄將於每個月第五週的週一刊出。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工商社會的工作早已超過三百六十行,同行之間還有細緻分工,各有著自己的專業。 喔炫!51新系列-「安安工商服務時間」不賣藥、不賣補品,服務時間敘說勞動者的故事,讓大家看見與了解這些支撐起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個職人工事,以及隱伏在工作背後的安全與健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