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工商服務時間】新聞記者在前線傳遞真相的代價

2021.07.26

新聞記者在前線傳遞真相的代價

 


文/黃揚明
 

2004年10月25日,納坦颱風直擊北台灣,行政院在當天上午颱風登陸前的9點43分通知各媒體,時任行政院長將前往員山子分洪道視察分洪啟動情形。年僅30歲的台視基隆駐地記者平宗正與幾位記者同業,不畏風雨來襲,守在分洪道進水口處等候採訪高官。沒想到,分洪的水勢來得又急又快,高官無法抵達現場,暴漲的大水已淹沒路面。

 

為了趕在中午前返回基隆市區,將第一線畫面傳回公司,平宗正與中國時報記者黃俊銘、聯合報記者楊惠琪及觀天下有線電視記者楊淑伶決定涉水脫困,沒想到迅速蔓延的洪水將四人沖散,即使消防人員已搭乘救生艇前往救援,但肩上扛著攝影機的平宗正仍在剎那間遭無情惡水吞沒。中午時分,救災人員在附近尋獲平宗正,但他已無生命跡象,送醫急救後不治身亡。年華正盛的平宗正,在他最熱愛的新聞工作中犧牲。

 

那時,每到颱風季節,各新聞頻道總會派遣記者到風雨最大的地點待命連線,提供民眾最即時的資訊,也因此常看到記者手持麥克風被風勢吹得搖來晃去、站在水窪裡以身試水深的驚心動魄場面。但媒體主管卻吝於提供記者頭盔、救生衣等安全防護裝備。


▲颱風季節,各新聞頻道為求畫面,總會派遣記者到風雨最大的地點待命連線。圖片來源:Youtube

 

平宗正事件發生後,包括媒體、官方、學界總算開始檢討新聞記者在前線採訪的職災風險。勞委會(勞動部前身)在2005年2月制訂「新聞採訪人員安全衛生指引」,這是我國官方首度針對新聞記者制訂職業安全衛生指引。

 

台灣記者在崗位上殉職、受傷的案例當然不只是平宗正而已,簡要列出近年曾被媒體報導的傷亡個案如下:

 

 

官方版「新聞採訪人員安全衛生指引」列出的記者高風險事件包括四大類型:一、颱風、水災、地震、土石流等天然災害。二、重大火災、爆炸災害、毒性化學物質災害、生物病原災害、偏遠地區如空難、海難、山難等重大人為災害。三、警匪槍戰、民眾抗爭、暴動等社會危機事件。四、其他可能危急記者人身安全之新聞事件。

勞動部藉以要求新聞媒體指派記者前往前述四大類高風險場所時,應提供記者適當防護器具、急救器材及必要的後勤支援,記者也應遵循現場規劃,勿跨越警戒線或保持安全距離。
 

對照近年在台灣新聞界的採訪遭遇傷亡個案,官方分類涵蓋了絕大多數的高風險場域,但再多的規範也只是冷冰冰的法令條文,不少記者在現場遭遇突發事件時,仍只能自求多福。
 

雖然網路鄉民最愛嘲笑記者這份工作是「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絕大多數記者每逢重大新聞事件,總得趕在第一時間抵達最前線採訪。就像今年5月Covid-19本土疫情大爆發,全國三級警戒期間,頂著37度高溫,冒著染疫風險,在醫院、篩檢站、疫苗接種站等熱點,都還是看得到穿著防護衣、戴著口罩及面罩的記者前往採訪。

 

根據關注媒體工作者權益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新聞標誌運動」(Press Emblem Campaign,PEC)統計,自去年3月至今年6月底,Covid-19病毒已導致至少78國、1580多位記者染疫死亡[1]。也因此,「新聞標誌運動」不斷呼籲各國政府應優先讓新聞記者接種疫苗。

 

今年6月上旬台北市發生獨立記者電視台攝影死亡後確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下旬將第一線採訪的媒體記者列入疫苗優先接種順位,顯見疫情擴散時,須堅守第一線採訪的記者確實是高風險族群。

 

現場風險之外,記者工作還有長工時、高壓力等特質,尤其許多媒體主管堅持「記者就是要24小時待命」,只要隨時有狀況就立刻出動,且進入數位匯流時代後,文字記者得拍照、拍影片,攝影記者要寫稿,發稿之外還要負責直播,「一人多工」現象成為常態,隨之而來的職業災害也更為普遍。

 

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5年發表的報告指出,有78%記者每天平均工時超過10小時,且有73%記者工作負荷屬於「很忙或非常忙」,有54.7%的記者有下背痛毛病,有54.1%的記者眼睛不適,超過4成記者有頭痛、關節疼痛的毛病,罹患過手腕肌腱炎也有3成7。另外,有36%的記者睡眠品質不佳,顯示記者屬於精神工作型疲勞[2]

 

記者在職場面對的不僅是有形的採訪風險,十多年前曾有某報社訂定新進記者到職第一個月禁止休假的不合理規定,甚至記者在採訪過程、應酬場合或公司內部,常會遭遇惡勢力恐嚇、採訪對象或主管性騷擾等無形威脅,同樣讓記者身心受創。

 

近年記者圈勞工意識抬頭,已有多家媒體成立工會,加上官方發動專案勞檢,記者工作環境雖有改善,但高工時、高壓力等結構性條件仍普遍存在。在傳遞真相的「無冕王」形象下,記者要付出的代價只有自己能體會。

 

[1] https://pressemblem.ch/-1.shtml

[2]毛義方、徐雅媛(2015)。新聞從業人員工作負荷及生理疲勞調查研究。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黃揚明


從剛入行的菜鳥社會記者,幾經轉折跑了13年的政治新聞,也寫了不少八卦新聞。曾在台灣《蘋果日報》工會草創時期擔任工會理事,名字也曾登上立法院公報,被認證為「好蘋果」,期盼自己能透過文字提供社會更多正面能量。
 

 

 

喔炫!51是職安連線嘗試做的新計畫,「喔炫」來自OSH(Occupational Safe and Health),也就是職業安全與健康;51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未來專欄將於每個月第五週的週一刊出。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工商社會的工作早已超過三百六十行,同行之間還有細緻分工,各有著自己的專業。
喔炫!51新系列-「安安工商服務時間」不賣藥、不賣補品,服務時間敘說勞動者的故事,讓大家看見與了解這些支撐起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個職人工事,以及隱伏在工作背後的安全與健康的風險。